女兒從學校拿回一張參加「饑餓30」活動的家長同意書要我簽名。我想起前幾天她口頭提起過這件事,當時話從耳邊過,我沒有和她認真討論,也不置可否。

 

    但凡要簽名的事,便隨意不得,我看著家長同意書,開始發問。

    媽媽:「你們在學校裡饑餓30嗎?」

    女兒:「不是,要去高雄。」

    媽媽:「這麼遠啊!」

    女兒:「對呀,我要和同學搭火車去。」大概之前她口頭提起時,沒聽到媽媽的反對聲音,她因此片面解釋為已經得到允許,一付一切安排妥當的樣子。不過媽媽還沒想妥當,於是繼續發問。

    媽媽:「所以是去高雄,大家坐在一起饑餓?那可以睡覺嗎?餓肚子可以,不睡覺是會爆肝的喔。」

    女兒:「想睡的人就睡啊,而且如果真的很餓的話,也可以吃流質的食物。」

    「蛤?可以吃流質食物喔?」我驚奇一問,把拔在旁邊噗嗤笑出聲。我的腦中浮現出青年學子共聚齊坐在某大型體育場,亮晃晃的燈光下,有人靜坐,有人玩手機,有人聽MP3,有人睡覺,或者也有人餓到被抬出場,在一旁吃流質食物的。想像也許錯誤,若果如此,那場面真是荒謬。

     媽媽:「不能在家饑餓嗎?一定要跑那麼遠去饑餓?」

     女兒:「可是我已經跟同學講好了!」

     女兒見情勢不利,語氣開始著急。而我和她對話到此,對她的想法已明白八九分。女兒參加這次活動,不能說沒有熱血,但主要是為了熱鬧。到此,孩子餓不餓,睡不睡已經不是重點,她對於一個自己要參加的活動沒有深刻的思辨,才是我更在意的事。我終於按捺不住開始說教起來。

     媽媽:「饑餓是嚴肅的事。『饑餓30』是讓你們體會人家沒東西吃的痛苦,如果你們真的能體會、想像別人饑餓的痛苦,在家也能『饑餓30』啊,沒有非要跑到高雄和同學在一起饑餓才有意義。把買車票的錢捐給世界展望會還比較實在!還有,平時愛惜食物就有『饑餓30』的精神啦,不是一定要餓肚子。」

     媽媽自顧自的滿嘴「饑餓」個不停,女兒嘟起嘴,一臉不高興,卻也沒有話反駁媽媽了,自動在家長同意書上勾選了另一項「在家DIY饑餓12小時」(原來真的可以在家饑餓呢!)讓我簽名,結束了這個「饑餓」的話題。    

     這天,女兒把學校發的「饑餓30」活動貼紙---一個大大的橘顏色「餓」字---轉印在手背上,開始她的「饑餓12」。她非常守信用地餓著肚子12小時,但是,12小時一過,她立刻搬出她喜歡的食物,眉開眼笑地坐在電視機前吃了起來,一樣接著一樣。

     我想女兒永遠難以真正體會饑餓的感覺,從肚子到腦袋到心情,儘管這個世界的許多角落都嚴重的糧食短缺;我但願她永遠沒有真正體會饑餓的一天,雖然台灣的經濟前景看來並不樂觀。

 

 

世界展望會:http://www.worldvision.org.tw/02_news/news_inner.php?id=132

 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syru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