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哥華是個年輕的城市。19世紀末的淘金熱以及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延伸至西岸,才使溫哥華湧入大量人口。這裡不像羅馬、倫敦或巴黎,少則數百,多則上千年的歷史,每一條街道都有遺跡,每一個角落都有故事。溫哥華的強項是清新的朝氣與活力。
相當於台北艋舺歷史意義的煤氣鎮蒸汽鐘附近,如今已規劃讓文化產業進駐,綠蔭、特色咖啡館、紅磚屋舍,加上絡繹不絕的遊客,百多年的歷史區域非但不顯老舊,在陽光灑落的夏季,特別顯得活力無窮。以此為據點擴散出去的,則是越來越新穎的街區。對觀光客而言,煤氣鎮以西是溫哥華的觀光重點,可以選擇在這一大區域落腳住宿。
我們入住的飯店The Empire Landmark Hotel(皇家標致酒店)位在溫哥華的西尾區洛遜街(Robson St)上。溫哥華雖然腹地廣闊,但精華區域十分集中,串連卑詩體育館到史丹利公園的洛遜街是精華區的脊樑骨,沿著這條乾淨寬闊的街道走逛,各式餐廳、咖啡館、潮牌、精品,應有盡有,加拿大人親切客氣,在這條街上逛街購物沒有壓力,我人生中第一回希臘餐,就是在這條街上享用的。特別的是,在歐洲難得一見的亞洲餐館,拜大量移民之賜,此地卻是越南館子、廣東館子、韓國館子林立,三五步便有一家,而且口味道地,料多實在,遠勝台灣。靠近旅館有家加拿大本土品牌連鎖咖啡館Tim Hortons,店開得早,咖啡與餐點俱佳,解決了飯店不附早餐的問題。我們後來光顧過另外兩家加拿大本土品牌的連鎖咖啡館,還是最喜歡Tim Hortons的家常氣氛與價格。
The Empire Landmark Hotel是個老飯店,不豪華也不新穎,但他有個最大的優點,── 樓高。我們住酒店的39樓,站在落地窗前,向左看是英倫海灘,向右看是被群山簇擁的溫哥華港,前方則是史丹利公園大片的樹林。到了晚上,不怕高的往樓下一看,萬家燈火,燦若星空,美極了!想看海,看夕陽,看人,發呆,騎腳踏車,散散步,下樓去沿著洛遜街或附近社區的花牆綠蔭,輕鬆步行可到。這一帶雖然稱為西「尾」區,但我認為這裡是溫哥華的頭領,英倫海灘和史丹利公園是一雙閃閃發亮的眼睛,靈魂的所在。
若要造訪史丹利公園,請務必騎腳踏車,原因只有一個,──公園太大。自行車出租店位在洛遜街靠近公園處,租金不貴,手續簡便。我們聽從老闆的建議,租用兩個小時,恰好能繞行公園一圈。公園一圈,聽起來多麼普通,但這加拿大第一的史丹利公園佔地之廣闊,風光之精彩,絕對讓你跌破眼鏡。
順著鋪設完善的自行車專用道向前騎,會先看到溫哥華港對岸密密矗立的高樓大廈,這是溫哥華現代都會的一面;接著會來到原住民圖騰柱區,這是溫哥華傳統歷史的一面;然後視野逐漸開闊,鵝卵石潮間帶、獅門大橋、英倫海灘次第展現在眼前,這是溫哥華最寶貴的自然的一面。公園的中心地帶是被大量保留的原生樹林,還有一座水族館,我們因為時間關係並沒有造訪,但僅僅是外圍一圈,也夠我們大呼過癮的了。一個轉彎便有不同風景,不同風景有不同趣味,若非騎乘自行車,廣大的公園能將人的雙腳打敗,而只在公園一角打轉,絕對無法體驗史丹利公園的趣味。
史丹利公園的一端連接著英倫海灘。濱海的溫哥華多的是海灘,英倫海灘是最知名的一個。我們曾經在晨昏晴雨不同時刻來此散步,不做什麼,就只是走走,或者在海灘上的漂流木坐坐。黃昏時最是充滿生氣,附近的居民以及剛結束工作的上班族,都來這裡聚集,沙灘上有穿著入時的帥哥美女,慢悠悠地走著聊著,有時身邊還跟著型狗,不少人是一身輕便在夕陽餘暉中慢跑,光是在旁邊看,都能感染滿滿的活力。我們在溫哥華停留五天,幾乎天天都來這海灘走,有一次還遇見了在台灣已經難得一見的露天電影院呢。遼闊的海灣,溫柔的海風,和善的居民,英倫海灘給了我想移民的理由。
溫哥華當然還有其他值得一探的景點。離市中心近一點的像是美食與人潮聚集,氣氛輕鬆的蘭斯戴碼頭、格蘭佛島公眾市場,還有佔地廣闊,學術氣息濃厚附帶一個原住民博物館的卑詩大學。遠一點的像是林恩峽谷、馬蹄灣、深水灣。這一切構築出天寬地闊,兼具都會風情與優美自然的生活環境,就連一向對都市無甚好感的我,也同意溫哥華宜居城市的殊榮實至名歸,深深的愛上它了。
留言列表